四十不惑打工多年为何重返课堂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6-26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  禹天建 绘

  主持人:

  本报记者 杨晨光

  访谈嘉宾:

  李均 41岁重回校园的打工者

  唐扬全 四川广安华蓥蓝艺民工子弟学校校长

  赵志群 北京师范大学成人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 

  【本期话题】

  日前,四川广安华蓥蓝艺民工子弟学校数控4班来了一个叫李均的新学生,今年已满41周岁。由于没文化、缺技术,加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,在沿海打工的李均被迫失业返乡。他决定再次走进阔别20多年的校园,去补习文化和技术。记者约请了当事人,以及教育专家共同探讨这一事件带给人们的思考。

  应支持这种重回课堂的行为

  主持人:先问一下李均,你已经40多岁了,为什么要重回课堂呢?另外两位嘉宾怎么看李均的选择?

  李均:我打工已经六七年了,在玩具厂、电子厂、机械厂等都干过,一直是做普工,就是在流水线上作业,工作时间又长,工资又低,就是因为我缺乏专业技术。像我这样的年纪,必须掌握一种专业技术,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。我听亲戚说,华蓥蓝艺学校可以教专业技术,尤其是有数控,这是我最想掌握的技术,于是我就到这里学习了。现在已经学了一个多月,能够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了。我希望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,多学习掌握一些专业技术和知识。

  唐扬全:李均的选择完全有必要。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,是高端科技的社会,对于缺乏专业技能的李均当然有这个必要重回课堂学习。

  赵志群:一个打工仔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而重返课堂,这绝对是件好事,值得提倡。当他感觉到知识技能不够用而找不到好工作时,选择重新回到学校,这是一种理智的行为。至于去什么学校、学什么内容,这取决于他的实际需求,只要是学对他自己有用的东西,都是合理的。

  虽是个人行为但代表时代特征

  主持人: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有很多从业者都面临失业的风险,接受再教育和再培训能够给这些从业者带来什么样的好处?

  唐扬全:考虑到李均年龄较大和文化知识底子薄弱的特点,学校专门为他开了“绿色通道”,有专门的文化课和专业课老师为其辅导,并根据他的学习兴趣,调整课程的进度。考虑李均的实际情况,学校对其学费和生活费采取了缓交政策,等日后他找到工作有经济基础的时候再支付给学校。像李均这样的学生,我们学校目前有十几个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,企业不得不进行优化操作,没有一技之长的工人自然会失业。接受再教育和再培训,是为了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多一份成功的筹码。

  赵志群:我们处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,科学技术日新月异,李均的选择虽然是个人行为,但是代表时代的特征。不管是失业者,还是在业者,不管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还是普通劳动者,都需要持续的学习。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提高本专业的水平,也可以是扩大知识面,即职业的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宽。纵向发展让个人的职业发展更专业,能够承担难度更大的工作;横向拓宽则给个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灵活性,包括岗位灵活性和职业灵活性。

  应加大对民众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

  主持人:要提高普通民众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水平,教育培训应该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?国家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?

  唐扬全:目前,我国的中职教育还没有完全深入老百姓的心中,由于一些职业学校只为了增加生源而办学,教学设备的投入较少,学生学到的技术较少,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从政策、宣传、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,规范招生、教学管理等,发展职教。同时,也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力度,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培训,相信和支持职业教育

  赵志群:无论什么样的教育,都需要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。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讲,走上社会后接触社会和技术要比接触科学的机会多,社会需求更多的也是应用型的人才,因此,基础教育也应该是多元化的,不但有文化基础教育,更要重视“职业基础教育”和“技术基础教育”,而不要把基础教育简单地学问化。高等教育应该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社会的需求,职业教育则要兼顾各种各类人才的学习培训需求。国家应当有效利用各种资源,对走上社会后的成人的继续教学和学习培训提供支持,尤其是对弱势群体,如提供免费的职业咨询和指导,帮助他们更好地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。